逍遥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逍遥小说 > 玄幻魔法 > 医林志1:双龙记最新章节 > 第29章 安顺堂(2)

第29章 安顺堂(2) 免费阅读

这"抓药"也自有个来由,源于药王孙思邈,因他经常外出行医采药,身边总是离不了药去。这药带得多了,麻烦事也就来了,因药性各不相同,是不能混杂的一起的。于是药王就以一块大布做了一种围身,围身上缝制了许多的小口袋,这样,每个小布口袋里就可以装入一种药物了,不至于弄混了去。遇到病人,诊脉开方,按方索药,从小布口袋里一一抓捏出来组成一剂,甚为方便。当然了,这种"布袋医"也是权宜之计而已,药物过多,一件围身,不能将所有的药都尽行装进去,只装有平日里常用的就是了。后人被此"布袋药房"启发,发明了药柜c药橱,设了众多格子,里面各安小抽屉,将药物分门别类装入,在抽屉外标记药名,便于寻找,利于抓药。

数月后,从部分病人反映的治疗效果来看,杨开不由得对王成顺所开出的方药产生了迷惑。有些病症若是换了自己来处以方药,当会比王成顺的方子不同的,也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效果。

并且那王成顺c王民叔侄二人,在某些病症上,似乎有着自家秘方,有时候配制方药,叔侄二人竟然背着杨开和李千。倒是不想令这二个弟子学得太快了去。

杨开天性纯真,以为拜师学艺就是这般过程,也自不以为意。主要自己也能从王成顺叔侄所谓的保密秘方上能看出个一二来。不过时间久了,也对那叔侄二人产生出想法来。尤其是对王成顺的治疗效果上,开始产生了怀疑。因为他认为,如果变换了方药,再行治疗那些效果不明显的病症,一定会有新的效果的。

但是由师父主诊,自家虽有想法,却也不便说出。认为师父,毕竟是有经验的师父。就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师父也未必能认同的。便是那些病家,又有谁能相信一个小孩子来,将自家性命托付给你。这一阶段,杨开好是迷惑。回去说母亲林芳听,林芳告诉杨开,暂时还是以看为主,不可轻言。因为师父王成顺毕竟在莒县城里行医几十年了,属于那种老资格的。他的诊治方法或许有着它的道理,虽然效果不是那么的明显。杨开依着母亲的主意,只好仍旧站在王成顺的旁边呆看。

如此过了半年,杨开的恭敬,已是博得了王成顺的好感。尤其是发生的几件事更令王成顺对杨开刮目相看。

一次王成顺诊治一名胸满恶食,呕吐腹痛的病人。是那内食生冷所致的脾胃阳气受损,痰湿阻滞,气血失和之症。症合五积散,化汤剂用。其方计十五味药,王成顺写出了十四味,剩下的一味怎么也是记不起来了,坐在那里不免有些尴尬。他用成方用得惯了,舍不得少了一味药去。

杨开旁边瞧得明白,于是朝药房内的王民喊道:"师兄,干姜药橱里还有吗?若是没有,师父这边也就不用了。"

王民应道:"还有一点,仅够抓一张方子的。"

王成顺听了,立时恍悟,五积散中自己想不起来的那味药就是干姜。知道杨开用意,不由赞赏和感激地望了他一眼,然后写在了方子上。杨开虽是问王民,却是在提醒王成顺,尤其是顾着王成顺的面子,又解了他犹豫不决的尴尬场面。

王成顺对杨开能将经方熟悉到这种程度,佩服之余,也自知此子日后医道上的修为不可限量,于是也慢慢的放开原来的术不传外人的心理,将自己的临床心得一一告诉杨开。尤其是在诊法上,认真地给予指导。令李千也有机会站在旁边学习了。

一天,杨文来接杨开回家。王成顺便对杨文说道:"杨先生,令郎医学造就已非同一般,王某的本事怕是教不来他。"

杨文笑道:"王先生过奖了,一个小孩子能学到哪里去。跟随先生得些实际经验就是了。"

王成顺听了,这才明白,感情人家送子来拜自己为师,无非就是得个实践的机会罢了。权且过度一下。日后必是要再行拜一个名家去学习。心中感慨,对杨开又自看顾了些。也是杨开真正地折服了他。

这个时候,李千已是明了了人身的经络穴位,只是还不甚熟悉针法,因为他没有实践的机会。便是王成顺也只是偶尔施下针术而已,并不以针灸为主的,令李千失去了诸多的机会。好在有杨开借于的针灸书籍来看,只好先从理论上充实自己了。

李千还是忍不住寻了一根王成顺废弃的铁针,晚上回到家里扎在自己身上来练习,以来体会针刺入人体时的感觉。但是李千在身体上扎出了血水来,也未能得其要领。针灸书上虽是说得明白,可是一旦真正的施起针来,就是两回事了。好在李千主要的还是熟悉点刺穴位的准确,先从自家身上练习是了。

杨开有时从家里带了些吃食与李千同用,令李千尤是感激。杨开闲时也帮着李千晾晒药物,做些活计,二人的友谊愈加深厚。杨开见李千醉心于针术,且在这方面研究得比自己还专心,经脉穴位的熟悉程度也比自己要强,也自为他感到高兴。想起家中曾有父亲请了木匠制作的一尊针灸木人,闲着无用,于是想送给李千,可是再行寻找时,已是不见了。问过母亲,也说不知。于是作罢。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杨开此时对诊法多已熟悉,诸般病脉也见识了不少,尚缺的是辨证论治的火候。一个医学的大基础已是打好了。

这日午间,王成顺叔侄俩人赴宴去了,留下了杨开c李开二人看守安顺堂。二人便坐在那里说话。

闲聊了一会,李千认真地说道:"师父曾言:海内称针法者曰归安凌氏!那凌氏针法天下第一,我既然要专究针法,舍凌氏别无二家!"

杨开闻之讶道:"师兄可是打算要离开这里吗?"

李千叹息道:"不错!爹娘和叔叔费尽了力气将我送进这安顺堂来,指望我学成个吃饭的本事。可是师弟也看到了,师父谨慎得很,不甚情愿将他那医病的本事尽数传授于我们,再耗上个十年八年的也未必能学到些什么。况且师父在针法上也还称不上好手,再于他那里习不到什么了。不如竟自拜了那凌云去。今天就走。"

杨开听了,点头道:"也好,师兄既专注于针法,当拜习名家才行。师父在针法上也是偶用取效,治病多在药上。再于这里久呆无益,去了也罢。你且候我一日,我于娘那里讨些盘缠与你。"

李千闻之,忙拒绝道:"师弟的心意我领了,我我自有法子寻到那凌家的。"说到这里,李千不由低了头去。家中清贫,其父母自无法为他备上路上的盘缠。

杨开道:"此去浙江路途遥远,师兄即便走到凌家,也要备下拜师之礼,否则凌家不收你,岂不空走一回。你我师兄弟,勿要客气,算我借于你的罢,待你日后有了再还我不迟。"

李千听了,感激之余,也只好无奈地点头应了。二人约好明天早上城外的路口处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