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逍遥小说 > > 蓝色的音符最新章节 > 论文

论文 免费阅读

论香港影片对传统爱情故事的反拨

(内容提要)从香港电影《蜡笔小小生》《父子》的中有关对爱情情节中,可以发觉人本性中的趋乐避苦性,并且,情节在波澜不惊中进行下去,对有情人不成眷属的结局,并没显现多大的惊骇之举,可见这是对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大团圆结局的一种反拨,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从而给人以警醒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故事大凡首先“郎长女貌”,“一见钟情”,其次诸如花园相会,月夜私奔,目成心许,淫邀艳约,窃玉偷香之类的庸俗描写。最终才子及第,奉旨完婚等。“然而后来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且当场团圆,才允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

纵观此类的小说、戏曲可谓不胜枚举。从《西厢记》《牡丹亭》《倩女离魂》到《义妖传》《聊斋志异》《梁祝》及到路遥小说,到田汉剧本《获虎之夜》到现当代的有关电影、电视剧。譬如《白蛇传》中的许仙只是救了一条蛇,当此蛇修炼成功后,便化作漂亮的,能量较大的女子嫁给了他,义无反顾地爱他,帮助他,煞是感人。

《聊斋志异》里的男主角多为穷书生,不经意间就会有美艳、贤惠的狐狸精光临寒舍,让其色食俱丰。其间并没有多少坚强的理由。“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的直接后果就是真正的艺术品所包含的个性的消失,艺术品成为无个性的模仿,和标准化的批量复制。”2

在路遥的小说《困难时期》《人生》等中更是塑造了诸多犹如女神的女性形象,让人很是渴望。《困难时期》中的干部千金,把贫穷饿得不行的“我”叫回家,下水饺给“我”吃,并充分顾及了“我”自尊;

《人生》中地主家的二小姐巧珍在漂亮的三姐妹当中最为出众,无论相貌、身材、性格都美伦美奂,而她对男主角高加林的爱,坚贞,崇高至极,读整篇小说犹如有一首美丽的曲子贯穿始终。现当代的电影、电视剧中落魂或处于起步阶段的男主角的周围,也总会有一个女人在鼓励他、支持他。最后走向成功,二人完美结合等等,不一而足。

一、“大众文化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主要迎合在机械劳动中被疲惫的人们的要求,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承诺和越来越好的无限的娱乐消遣,来消解内在的超越维渡和反抗维度。使人们失去思想和深度,从而在平面的文化模式中逃避现实,沉溺于无思想的享乐与现存认同。”

对那些爱情故事耳濡目染的多了,笔者身边的很多适龄婚娶的男青年,都难以寻到心目中理想的对象,所谓高不成、低不就。还在单身宿舍时,有老兄晚上睡在床上跟其他人说:如有狐狸精半夜来到我身边多好!这明显是受上述故事的影响,他心目中的狐狸精,无非就是指美艳、性感,本领大,又痴情的,而又不论男方条件的女性形象。真是想得太美了。

“观众具有顽固的惰性,任何一种观念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稳定性。人们可以不直接依赖于社会实践,不进行专门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就可以具有这样的观念”4。如此这般,都不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浪费了很多本应开心恋爱的时光。年龄大了,不行了,就退而求其次,勉强地结合吧。这样,心中的不甘也许要积存多少年。

二、也许香港文化受这种影响较小,从吴孟达、朱菌等主演的香港电影《蜡笔小小生》及郭富城主演的《父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情及婚恋的另类结局,可谓震撼人的心灵,与传统爱情故事有较大的冲突。

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前者是说校工达先生(吴孟达饰),收留了一个因和后妈合不来而赌气离家出走的富家小子:小生。达其实一直暗恋一名卖花的盲女(朱菌饰),假充有钱人天天到她卖花的地摊,买一朵花,再送给她。心中希望能帮她治好眼睛,却因要五十万而有心无力。小生见此情况,便带他回自己家偷钱,达拿到钱后去给卖花女作手术费,然后去小生家自首。小生父亲了解情况后,说就算借给他的。一天,达重临卖花女的街档时,却发现街档已变成了一所花店。当达环顾四周时,已治好眼睛的卖花女出现在他的睛前,但随后出来一个男人,称卖花女为老婆……

《父子》是写一个三口之家,男主角是个厨师(郭富城饰),因你了很多赌债,债主经常上门追债,他只能一拖再拖,在危胁中度日。他的妻子阿莲(杨采妮饰)实在受不了这种担惊受怕又穷的日子,背地里和一个有钱人好上了。偶尔约会时,有钱人送她的饰品都很贵重。后来,她趋老公带儿子出去玩的机会,跑掉了。从此一去不复返,留下一对父子,一个破碎的家。

后来男主角又被债主打伤致残,父子俩只能靠偷窃度日。终于被抓,儿子被劳教,父亲最后精神崩溃而投水。看这两部影片时,鼻子不时阵阵地酸楚,特别是后者的凄惨,让人不是卒目。笔者以为这两部影片比一般的爱情剧要更贴近生活。

现实生活中及我们所看到的报道中这种移情别恋,另攀高枝的例子很多。很多人看完这两片子后都说有遗憾之感,实际上他们是想看到所谓团圆的美好结局:如卖花女最终嫁给达先生;《父子》中厨师家因贵人相助或一笔意外之财走出困境,继而发达起来,夫妇唱和,幸福美满。这就是这两部电影和传统爱情故事相冲突的地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它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拨。

1.面对现实,趋乐避苦的女性形象。在《蜡笔小小生》中,盲女对达先生的买花送花的举动也是很感激的。此时她虽然相貌较好,但是瞎子,只能坐在街头卖花。而这位达先生的举动明显是在向她示好,她很感激。她隐约已感知达并不是个有钱人,否则不会那样倾心于她,她说:等眼睛好了,第一个想看见的人就是达先生你。她看不见达先生,但可以用手指去感知他的长相。当她用手摸达的脸时,说他方耳大脸,浓眉大眼,一定长得很帅,可见她是用了心的。而当她的眼睛借助达弄来的钱治好了时,她就已出落为一个美女,所追求者定然众多。水涨船高,也许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她终于从摆地摊卖花到拥有了一间花店。

此时,她和达就有落差。达是个校工,后又被开除。从那节他接喷泉水刷牙,路人全然把他当成了乞丐,向他的缸子里扔了几个硬币,可知,他已近于一个流氓无产者。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所以谈对象有需要门当户对一说。重见光明的卖花女,看到达先生在她的花店门口向内四处张望时,先把他当成了买花的顾客。她问道:先生,你买花吗?,达:不买花。继而她从包里拿出几个零钱,递给达先生,达忙说:我不是乞丐。她先是一怔,忽然恍然大悟,从声音判断出他就是达先生。她说:您是达先生?达正准备回答时,从后间出来了一个男人,问道:老婆,你在跟谁说话?达见状,失望之极,忙否定说:我不是达先生,我不是。然后大步走开。卖花女眼含热泪矗立在那里,看着他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