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逍遥小说 > > 家事最新章节 > 第 22 章

第 22 章 免费阅读

人,她们可都是前车之鉴。

这世道对女人太过苛刻,不能有半点行差踏错。她情愿现在对女儿严苛一点,将来过得顺遂。

周家大nǎinǎi把周榭也送来一起学,其实她们想的都一样,都是当娘的,都是一颗心为了女儿。喜玲进来送茶,七nǎinǎi吩咐她:“让红儿上次捎来的那花样子,找一找拿过来。”

喜玲答应了一声出去了,过了片刻有个丫鬟把花样子送来了。

四nǎinǎi没见过这个丫鬟,很面生。但是生的不错,皮肤白皙,鹅蛋脸,胸/脯鼓鼓的,腰身却很苗条。

等她出去了,四nǎinǎi试探的问:“这丫头……新来的?”

七nǎinǎi没精打采的嗯了一声。

四nǎinǎi顿时明白了。

这个丫头长得明显就不太安分守己的七nǎinǎi这是给七爷预备的。

她的压力实在太大,自己这几年来都没怀上,也实在心灰。两口子起先都不死心,试了又试,屡次无果,所以现在七爷连试都不想试了。也是,注定不会发芽的地,还使劲撒种干什么?撒了也白撒。他一去这么久没回家,七nǎinǎi忍不住要想,他是不是在外面已经找了个外室,有了相好的了?他长得可算是一表人才,又不缺银钱……只要他自己愿意,身边还能少得了人?

七nǎinǎi思前想后,万般无奈,这回终于下了狠心,才让娘家人帮忙。送了这么个丫头来。一家子的卖身契现在都扣在七nǎinǎi手里,不怕这丫头不听话。要是……要是她能生个儿子,七nǎinǎi就会抱过来养。到时候再把这丫头一家人远远的打发了,也算是个稳妥的办法。

四nǎinǎi心里也不太好受,她想起自己还没生德林的时候了。又林再懂事,那有什么用?最要紧的是儿子。七nǎinǎi刚过门的时候,和七爷也是非常恩爱的,只是生活一点一点把热情都磨光了。

又林提着裙子,怕被草叶勾到。这种草叶很是讨厌,边缘都是锯齿。她穿的裙子是薄薄的丝绢,很是舒服,但是特别不禁刮,很易勾丝。

她踮着脚看着矮墙的墙角那里,有鸟儿在那里做了个窝,她个子矮,只能听见幼鸟唧唧的叫声,却看不清楚,也不知道是什么鸟儿。

喜凤不太放心,怕她磕着碰着,在后面催她:“六姑娘,快下来吧,这里热,咱们去屋里吃果子好不好?”

又林转头看了她一眼,虽然屋里比外头更闷,但是喜凤也不容易,她是自在了,却让身边的人提心吊胆的。

又林从石头上跳下来,喜凤吓了一跳,还想伸手扶她,又林已经稳稳地站着了,伸手不慌不忙的把裙子理了理,笑眯眯的说:“咱们走吧。”

喜凤松了口气,心说这位六姑娘可是得好好学学规矩了。瞧李家其他的姑娘们,大姑娘二姑娘是早嫁了,可是其他几位姐妹还小,哪有一个像六姑娘这么好动的?真像是个小子错投了胎。

墙外头有人喊了一声:“李家妹妹?”

这个叫法再没有别人……又林毫不意外的转过头来,隔着矮墙,那边大大小小一排男孩子,领头的正是周家的大哥周富辉。

这些日子又林没见着他们,听周榭说这兄弟几个学功夫学的正在兴头儿上,连睡觉都不忘练拳,夜里把床板敲的嘭嘭响,也许是梦到了金戈铁马,快意江湖?

“周大哥,你们这是从哪儿来?”

周富辉脸被晒得黝黑,可见这一夏天有多么不安于室。他从身后拿出个鱼篓来,从墙头递过来:“我们逮了好些鱼,这是几条大的,还活着呢,给你拿回去吧。”

喜凤看着那又脏又湿又腥的鱼篓,只觉得额角青筋乱跳。

幸好六姑娘没伸手接,还客气了一句:“你们去捉鱼了?我现在在七婶婶家,不好拿着这个,要不你们回去时经过我家再送过去吧。”

周富辉点点头说:“行,那我们先走了。”

他一招手,一帮人又跟着他呼啸而去。

又林自己是没有多想,可喜凤难免想的多些——

这周家的哥儿,和六姑娘的关系,是不是忒好了些?捉几条鱼还惦记着给她,难不成他对六姑娘……有点儿意思?

这很有可能。

年纪差的不算多,两家住的又近,关系特别好,算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这周家的哥儿和六姑娘这么时时能见着面,天长日久的……

可是六姑娘的年纪,实在是小了点儿。

又林可猜不着喜凤这会儿心里琢磨什么,她在想,这鱼要是新鲜,就让厨房用来做个汤。这两天李老太太胃口不这么好,要是汤做得好了,她兴许能多喝几口。她一走神,就只听见喜凤的后半句话。

“……一论起来,原来还都是亲戚呢。”

又林问:“谁和谁是亲戚?”

喜凤替她把群角提一提,怕被草叶树枝给勾破了,一面回答说:“从京城来的朱家的少爷啊,前天他上门来呢,原来他叔祖母是我们家nǎinǎi的姨表姐,让他捎带了东西来。六姑娘,这么说起来,下次朱家的少爷见了你,还得称你一声姑姑呢。”

又林眼睛快变成蚊香眼了。

朱家的少爷?好像是叫朱慕贤吧?他怎么和自己家扯上亲戚关系了?

这个……七nǎinǎi是他叔祖母的姨表妹……这关系绕的,又林努力的想把这亲戚关系理清,结果发现自己是白费力气。

这姑姑和姑娘,只差了一个字,可是自己的辈分陡然间拔高了一辈。

好在这亲戚关系已经远得很,又没什么见面机会,称呼什么的也就无所谓了。

第三十七章过年上

秋去冬来,过年的时候又林一家人都回了一趟本家。

过年可以说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当然,也很折腾人。李家的祠堂已经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再干净,也掩盖不了祠堂空旷寒冷的事实。

四nǎinǎi一早有所预备,给他们姐弟都穿的十分低调厚实。所谓低调,是指没有象二房一样恨不得都让人知道他们家今年赚了大钱,父母孩子身上全是金光闪闪的。

然族老等族长-也就是本家那位大伯主持过祭祀之后就开始训话了,大意还是让族人们不要忘本,不要奢靡浪费。这话说的是谁,不用指名道姓大家也都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