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逍遥小说 > > 家事最新章节 > 第 49 章

第 49 章 免费阅读

口味都算重的。听说舅母刚嫁进来的时候,因为觉得菜太咸,好久都吃不惯。

舅舅一家也没想到是口味问题,只觉得是新媳fù腼腆。”

“是么?”

“是啊,我听我娘说的。。一直到舅母有孕,胃口更差了,家里人才知道她吃不惯这么重的口味,特意给她做清淡适口的。表哥和舅母差不多,也-喜欢清淡的。所以去舅舅家做客,桌上两种菜肴兼有,咸淡随意,可以拣自己喜欢的吃。”

周榭脸红红的,低着头忙活,其实耳朵恨不得竖得高高的,一字不漏的把又林的提点全记住。

未来的婆婆和相公是一个口味,公公和其他人又是一个口味。出了嫁做人媳fù不比在家做姑娘是?娇养着。当人媳fù,一点儿思虑不到,就会被婆家挑剔。

周大nǎinǎi带着个小丫鬟走过,经过院门边,远远听到女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她停下脚听了一听,旁边的婆子笑着说:“倒是难得听着姑娘这么高兴。”

周大nǎinǎi嗯了一声:“她也没有姐妹,和她兄弟也说不到一块儿去。”

“李姑娘倒是很伶俐的?两人从小在一块儿,又很要好,比亲姐妹也不差什么。”婆子没说出≮ 松语文学电子书≯来的是,等姑娘一出了嫁,成了李家姑娘的表嫂,那可是自经的亲戚了,关系只有更近的。这姑嫂和睦,对姑娘将来也只有好处。

她虽然没说出来?可是周大nǎinǎi又岂会不明白?

“走吧。”

“nǎinǎi您不过去瞧瞧?”

周大nǎinǎi摇头:“难得她们高兴,我一去了她们又拘束。”

离女儿出嫁,只剩下这么短短的几个月功夫了?周大nǎinǎi每每想着,都感觉心酸得厉害。婆家再好,再知根知底,可女儿终究要是旁人家的人了。

饭菜和汤盛出来,让人去前面给周大nǎinǎi也送了一份,跑腿的人回来一脸的笑,一看就是得了赏,还转告了周大nǎinǎi的话:“李大姑娘难得过来,可要玩得高兴。”周大nǎinǎi还让人带回来两样精致小菜,说是给她们添菜。又林笑着说:“替我多谢周伯母?哪次来都让她费心。”

周榭揭开碗盖看了一眼,笑着说:“咱们俩该换一换才对,你瞧我娘对你的口味记得多清楚?上次你就说了一句这个油焖茭白好吃,我娘就给记着了。真不知道谁才是她的亲闺女。”

“周伯母这是爱屋及乌,再说,你有什么爱吃爱玩的?难道她就不记得了?”

周榭抿嘴一笑,又林却在心里叹一声,周大nǎinǎi这是一片爱女之心。以往她来,周大nǎinǎi也很周到,但是毕竟是小姑娘家,也犯不着多么用心招待之所以之所以格外用心,都是因为周榭。周榭这一出阁,可就与又林算是姑嫂了。虽然说是表亲,可是总有几分面子情份。又林要在舅母面前说周榭的好话,那自然更好。退一步,能不说坏话也很不错了。

当然,也可能周大nǎinǎi想的没有这么功利。可即使她这么想,也全是为了女儿,一片慈母之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错的。如果这事儿搁在又林身上,四nǎinǎi也肯定会为了女儿殚精竭虑,处处cāo心。

过了午天色转yīn,又起了风,又林来的时候没穿厚斗篷,周榭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让人去取自己的斗篷来。

“这件是去年做的,一次都没上过身。今年试了试,好象短了一点,倒是你穿正好,送你吧。”

“不用了,就两步路,哪用得着。”

“那可不成。这天眼见一天比一天凉了,受了风寒,请郎中吃yào的阄腾得所有人都不安生,这倒是小事,你自己吃苦受罪,别人可替不了你。”

又林乖乖站着不动,让周榭给她系上斗篷,笑着在她脸上摸了一把:“姐姐可是越来越贤惠啦。”

周榭白了她一眼:“越大越没个正形,总嘻皮笑脸的。”她从丫鬟手里也接过件斗篷披上:“我送你。”

“快别送了,外头起风了。就两步路有什么可送的?再说你现在也不方便出门。”

周榭还是送她送到院门口,又林朝她摆了摆手,领着茯苓出了周家的门。

出了门,风陡然紧了起来。茯苓忙说:“姑娘把风帽戴上吧,仔细风大土迷了眼。”

又林站住脚,让茯苓替她戴上风帽。其实再走两步就进了家门了,用不着过分小心。但是身边的人都不放心,又林也不会让她们为难。

茯苓到李家日子不长不短,吃得穿得也暖,不再象一来时那么面黄肌瘦的。又林的目光从她黑鸦鸦的头发移到她身上新做的蛋青色坎肩上头,又越过她的肩膀,看到从巷子那端走来的人。

第八十八章

巷口还停着一辆马车,车夫支着一条腿点烟袋。走过来的那两个人里,一个略高,看打扮是富贵公子,一个穿青布衣裳,是小厮打扮。见着两个姑娘在这里,那小厮走了过来,离着几步远,作了个揖,很有礼的问了句:“请问姑娘,有一位从京城来的朱老大人可是住在左近?”

茯苓看了又林一眼,也回了一福:“若说是姓朱,巷尾那一家就是,就不知道是不是你找的人。”

那边过来的是小厮,当然这边也是丫鬟答话。又林听他们问朱家,倒是多看了一眼。

应该不是本地人这南人和北人,区别不止在身量上头。就这小厮一嘴的北地官话,于江镇上三岁孩子都听得出来他们是外地人。

而且这官话说得如此纯熟有礼,字正腔圆,应该也是京城来的。

朱家和李家住的这么近,可以说是“鸡犬相闻”,天天你送我点儿东西我再回送点儿东西的,有来有往,关系也可以说是很不错了。

既然是他们家的亲戚,又林就小声吩咐了茯苓一句,茯苓点头,朝前走了两步招了下手,李家门房已经看见她们主仆俩了,有一个人就赶着过来。他也不是旁人,就是林妈妈的侄子。

“姑娘有什么吩咐?”

茯苓说:“这两位应该是后头朱家的客人,你叫上个人,帮着搬一搬行李,再去朱家先禀告一声。”

林妈妈的侄子应了一声,麻利的叫人过来,一面帮忙搬东西,一面亲自去朱家敲门。在门房干两年,这些人的眼睛练得最活最dú,一看来人的打扮,就知道这帮忙搬东西肯定有赏钱。而朱家那边把客人接过去之后,也客客气气的打发了些赏钱。

这跑腿的活计分三六九等,象这一等就算得上美差。而在又林来说,街坊家来客了,自己这么办也算不失礼。对于来客来说,有人相迎还帮着搬行李叫门·很方便也不失自己体面,是一件三全其美的好事。

茯苓刚来的时候对这些一窍不通,现在不说已经改头换面,但对这些事情已经颇有心得了。这种你好我好他也好的事情,很应该多做。

打发了朱家的客人,又林发现家中很是热闹,也来了客人。

又林的表叔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